對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,也能減輕壓力
一旦被症狀嚴重綁架,那日常生活中只會看到以症狀為中心的狹窄視野,病況和不適感會更為加重。
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,像工作、家事、育兒、人際關係或個人興趣,可試著讓自己的重心擺向這邊。
用更寬廣的視野過生活,藉由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,如此一來,就算出現症狀,也不會只注意到症狀。
一旦被症狀嚴重綁架,那日常生活中只會看到以症狀為中心的狹窄視野,病況和不適感會更為加重。
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,像工作、家事、育兒、人際關係或個人興趣,可試著讓自己的重心擺向這邊。
用更寬廣的視野過生活,藉由其他事物分散注意力,如此一來,就算出現症狀,也不會只注意到症狀。
若想明顯區分上班、下班的角色,最重要的是做好時間管理,準時結束一天的工作。
所以,首先要明確訂定「今天要工作到幾點」的目標,努力去執行。
不僅要列出當天應做的事項,也要設定每一事項預定完成的時間,讓自己更有專注力與工作效率。
容易自律神經失調者,往往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,無法拒絕被委託的事情,但事後卻懊悔不已。
其實,這也是造成身心壓力的一大來源。
如果真的有困難,就應該說清楚自己的狀況,果斷地拒絕對方,切忌曖昧不明。
做事一絲不苟、責任感很強、凡事要求完美的人,對於現狀會有「過度適應」的問題。
所謂的「過度適應」,就是漠視自己的情感或需求,過度順應周遭的環境。
像這樣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或符合別人的期待,有時雖然感覺很吃力,卻仍然過度努力且勉強自己,結果反而會形成壓力。
人類應該是白天起來活動,晚上好好休息,配合日升日落的規律性來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奏。
而自律神經也順應此節奏,讓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保持平衡狀態,以調整全身各種機能的和諧。
我們都知道有些食物有益健康,有的食物則不是,但有真的有這麼多食物是我們應該完全不碰的嗎?
最近完成的研究和長期實驗揭示了令人震驚的結果。
一些食物除了引發健康問題,如肥胖、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……有的甚至導致癌症的可能。
許多人因為要實施間歇性斷食,所以沒有吃早餐的習慣,為了確定不吃早餐是否與心臟病有關,因此使用當前可用的流行病學資料研究進行了首次統合分析。
內容太專業了,這裡就不說了。
“ 世界酵素之父” 愛德華·豪威爾說,酵素使生命成為可能,縱使有了維他命、礦物質和內分泌,若沒有酵素,生命亦無法運轉。”
如果把身體比喻為一座工廠,體內器官就是機器,食物為原料,酵素則是啟動機器生產的電源。
機器要有電才能運轉,人體需要有足夠的酵素,才能幫助食物消化,催化所有細胞正常運行。
許多人在減肥期間常常碰到惱人的停滯期,明明吃得少,體重就是降不下來。
此時,低卡、低脂的蔬菜不只能為你補充營養的維生素及礦物質,豐富的膳食纖維更能讓你減脂不卡關。
因此「什麼時候該止咳」,其實最好是在就醫確認自己的咳嗽原因後,再來按照不同症狀止咳。
通常這時候的咳嗽是因為氣管非常敏感,可能是來自於過敏、或是感冒後的後遺症。
能溫暖身體的食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由內而外溫暖身體,對以上四種類型都改善效果,最推薦的食物有以下:
胡蘿蔔、牛蒡、薑等根莖類,富含維生素C、E和礦物質。
北京大學一篇發表於期刊《
該研究分析他們血液中225項生物標記,
向"心疼俱樂部"Say"No"
資料來源: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
發佈日期:2010/4/20
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血脂異常、抽菸、肥胖、缺乏運動、有心臟病家族史者等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高危險群,國民健康局提醒有前述情形之民眾,平時要特別注意自我健康照護,以免成為"心疼俱樂部"的成員!
近來媒體披露部分政治人物因為壓力大,交遊廣闊而大小應酬不斷,飲食習慣不正常等因素,導致不少人成為心血管疾病俱樂部成員。依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病近年常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第2位,每年約有1萬5千人死於心臟病,是國人健康之重大威脅。而依據健康局97年完成之台灣地區三高追蹤調查結果顯示,高血壓個案未來5年內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性,是非三高個案的近2倍;高血糖及高血脂個案未來發生心臟病的危險性為1.5倍及1.8倍。
現代人坐辦公室活動少,加上又少運動,往往第一餐吃下的食物才剛轉換成肝醣都還沒消耗,卻已經準備吃第二餐,長期下來胰島素不斷把多餘糖儲存為脂肪,久了自然體態越來越圓潤。
只是歲末年終少不了聚餐,不管是吃火鍋、桌菜、 Buffet 一不小心就容易吃過量,想要避免體重直線攀升,醫師提出「 123 」口訣,把握三大原則就能吃得飽、又不會賠了健康。